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LOADING

常見問題

:::

Q.新竹市政府為何願意進行紅樹林的移除?前後歷經幾年、多少經費?

香山濕地未有原生紅樹林,最早的紅樹林栽植始於民國48年,正值新竹海埔地開發的時期,地方政府於海山罟區域人工栽植種植水筆仔及海茄苳,民國80年之後除了官方造林之外,民間也有部分熱心保育的民眾自行栽植幼苗,協助紅樹林族群的拓展,民間小規模的栽植間歇維持至國90年之後。 香山濕地擁有1700多公頃泥灘地,已有緩衝護岸功能,並不需要種植紅樹林來護岸,然而紅樹林非常適應,幾年後人工種植苗木快速擴張,曾經擴散達300多公頃,改變了香山濕地原有的樣貌,密生樹林阻礙水流,灘地泥化隔絕了空氣及水,海茄苳林下呼吸根密佈,也阻礙生物掘洞,不僅降低了底棲生物的多樣性,而且嚴重壓迫台灣招潮蟹的棲地環境,同時還造成河口的嚴重阻塞,影響排洪,而且紅樹林易攔阻垃圾孳生蚊蠅,尤其台灣鋏蠓(下稱小黑蚊)會叮咬居民、遊客等造成環境衛生問題。這些現象都是當時「栽種復育 」紅樹林時所始料未及的問題。為恢復棲地維護香山濕地的生物多樣性,以及改善河口排洪與周遭環境衛生等問題,整治紅樹林實有其必要性。 新竹市政府自2007年起開始,開始紅樹林的整治,至2014年累積花費1千7百多萬元,清除面積約64公頃。早期紅樹林清除都屬於局部試驗性的小範圍整治工作。因為整治的速度不及紅樹林的擴張速度,市府於2015經審慎評估,決定採全區域整治,編列了1千3百萬元經費,全面清除三姓公溪以南到海山漁港以北,共346公頃的紅樹林。 至2019年,市府完成香山濕地全區域紅樹林的密生林整治,經歷共12年紅樹林整治及擴散區種苗清除,累積清除面積將近450公頃,經費3千7百多萬元。

Q.清除紅樹林的過程是否遇到阻力?

2015年的整治工作因為清除面積較大,引起國內學界正反兩方聲音,部分環團及學者持反對意見連署籲請市府勿當生態殺手。 但是在早期的試驗性清除,經學術單位進行維護監測與效益評估後,評估結果指出整治紅樹林對生態及環境都具正面效益。且市府也舉辦了多場的說明會,最後在取得學者及居民們的支持下持續辦理紅樹林地整治清除。

Q.清除紅樹林之後,香山濕地的環境有什麼樣的變化?

香山濕地經整治清除紅樹林,全區已幾乎恢復原本泥沙混合棲地樣貌,濕地原生動植物都逐漸回復,確保了生物多樣性,特有物種台灣招潮蟹族群也持續繁衍已超過23萬隻,相較於整治前2006年的1.3萬隻,成長了17倍。這些原生魚蝦貝類幼苗更間接提供水鳥食物,吸引雁鴨科、鷺科、鷸鴴科、鷗科等大量季節性候鳥停留,原本藏汙納垢、蚊蠅孳生叮咬遊客等現象大幅改善,河口排洪順暢,解決鄰近居民淹水之苦,連海岸邊的味道都改變了,不再有爛泥臭味。

Q.未來對香山濕地的經營策略是什麼?

香山濕地為新竹市濱海野生動物保護區,經營管理的核心是「無脊椎生物、候鳥以及環境教育」。紅樹林擴張則與上述的目標相違背,市府將持續紅樹林整治,維持香山濕地原有棲地環境,但也在海山罟保留紅樹林面積約 10 公頃,內有四種紅樹林,紅海欖、欖李、海茄苳、水筆仔等作為研究教育使用。除了生態保育策略外,市府也積極發展生態旅遊,並且一直與居民站在一起,臨海居民靠海吃海,在濕地內會有漁業行為,採捕貝類、紅蟲及蟹類,或者養蚵,基於保護區保育需求,市府積極輔導漁民轉型,參與生態旅遊行列,近2年市府已進行自然觀察員培訓,輔導成立社區的保育團隊,未來能提供來訪遊客生態旅遊服務。

Q.香山濕地對海岸生態與市民的重要性?

香山濕地為北臺灣西北海岸最大的海岸型濕地,於1996年獲國際拉姆薩公約組織會議列為「東亞水鳥保護網」一環,2001年公告為新竹市濱海野生動物保護區,於2013年公告為國家級重要濕地。香山濕地生態豐富,為北臺灣最大的蚵場,亦是臺灣沿海招潮蟹族群最繁盛的泥灘地,由於具備了豐富的魚蟹資源,因此亦有許多水鳥聚集,每到水鳥遷徙季節,各地南遷避冬的候鳥會選環境較好的香山濕地作為第一個休息站,極富生態及環境教育意義。這些美麗的水羽及招潮蟹大軍加上香山夕照足以吸引遊客駐足,就能提振香山地區的觀光產業,進而提高新竹市民就業機會,帶動香山區經濟發展。同時,優質的濕地生態環境,也是豐富的生物基因庫及魚蝦貝類孕育場,才能豐富漁業資源,保證大家未來都能捕到魚吃,海岸美景還能成為市民休閒去處。

Q.為什麼要蓋賞蟹步道,不會對濕地造成破壞嗎?

賞蟹步道的設置是為了兼顧自然生態與民眾環境教育的需求,在步道設置前,常常有許多民眾直接進入濕地,對生態造成破壞,藉由步道的設置,提供民眾更清楚便捷的觀察生態場所,減少民眾誤入保護區的機會,同時降低觀察活動帶來的人為干擾。 此外,步道是利用友善的建築方式,將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在建置後生態已逐漸恢復,且因為直接進入濕地的民眾減少了,更降低了對生態的干擾。

Q.一般民眾可以進入香山濕地嗎?

香山濕地除了是國家級重要濕地也是野生動物保護區,因此受到野生動物保護法限制,一般民眾除公設棧道、堤防及既有道路外未經允許不得隨意進入,否則可處五萬元以上罰鍰,但民眾可經由向市府提出進入申請取得許可後即可進入濕地觀察生態囉。

Q.為什麼有漁民在香山濕地內捕撈?

雖然一般民眾是禁止進入並在濕地內採集捕撈生物,但為了照顧既有產業的發展,政府允許有登記的漁民在特定區域且不違反管制事項範圍內進行漁業活動。

Q.想要於香山濕地進行賞鳥活動或生態觀察,該如何進行?

市府在金城湖及南港賞鳥區有設置賞鳥平台及賞鳥牆供民眾賞鳥使用,另於假日亦有安排生態志工在金城湖、美山、海山區進行生態解說。此外,市府每年會舉辦水鳥季活動,參加民眾除了欣賞水鳥之美,更能獲得許多鳥類及生態知識。